血管损伤引起的血栓形成是一个重要的临床问题,血栓形成可以引起大多数血管疾病并发症,而血管血栓并发症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血栓的形成是复杂的,涉及血管损伤部位的许多分子相互作用和细胞类型的整合[1]。因此,使用体外或计算机模拟策略对这种复杂反应进行建模是不够的,体内血栓形成模型的使用为血管血栓形成新疗法的发现和初步试验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血栓动物模型主要包括动脉和静脉血栓,方法可分为物理损伤法和化学损伤法两大类。有济医药心血管与神经药效技术平台在血栓类模型药效学研究领域深耕多年,已成熟建立多种体内血栓形成模型,验证数据稳定并具备多项IND评价项目经验,可助力合作伙伴开展血栓类疾病药物临床前药效评价。
部分模型数据展示:
一、化学损伤法
二、物理损伤法
物理损伤法是指通过一些损伤性方法破坏血管内膜,使内皮下胶原纤维暴露,从而激活血小板且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最终启动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导致血栓形成。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通过在血管外壁施加电流,电刺激引起内皮细胞损伤并导致血栓形成[3]。在静脉血管及动脉血管中均适用,包括颈动脉、下腔静脉等。该模型制作方法简单,但易受动物年龄、环境温度的影响,采用本方法复制的大鼠颈动脉血栓与人类动脉血栓在组织形态结构上相似,适用于抗血栓形成药物筛选方面的研究。
2.手术结扎法
是指用微型刮匙、银针等器械刮伤血管内膜,使内皮下细胞外基质裸露促使血小板与胶原接触而被激活和粘附,启动凝血过程导致血栓形成。通常采用家兔,麻醉后分离股动脉用微型血管夹夹住上下两端,中间留一定长度的血管,然后用微型刮匙搔刮血管内膜,术后24h即开始有血栓形成,以血栓重量为评价指标[4]。
结语
血栓类动物模型在探究凝血机制以及药物筛选和药效学评价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为支持血栓性疾病治疗的药物开发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基础。目前已经发展出多种成熟的动物血栓模型,鉴于每种血栓模型都有其独特特点,因此在选择和应用血栓动物模型时,应根据研究目的和需求选择适当的方法。
有济医药深耕心脑血管药效学研究领域,且平台配备科学、先进的仪器设备,能够提供全面的血栓类动物模型的药效评价以及相关的机制研究服务,满足不同实验室的需求。若您有相关需求,欢迎于有济医药微信公众号在线咨询,我们的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服务!
参考文献:
[1] Bodary PF, Eitzman DT. Animal models of thrombosis. 2009 Sep.
[2] Li W, Nieman M, Sen Gupta A. Ferric Chloride-induced Murine Thrombosis Models. 2016 Sep 5.
[3] Huang Y, Nie X, Liu X, Liu Y, Yu H, Gao X. Development of a highly-efficient erythrocyte-drug covalent conjugation platform and its use in treating thrombotic disorders. 2023 Nov.
[4] 陈铁军,陈瑞芳,果杰.一种家兔股动脉血管内制作血栓模型的简便方法.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199714(2):33-34